欢迎光临湖北省注册会计师协会

香港审计署为何敢较真?

时间:2013-05-06 14:57点击量:来源:南方都市报

  廉洁高效一直是香港政府给人的印象。廉洁形象不是靠官员的高薪厚禄,也不是单纯依靠公职人员的“高风亮节”,而是有赖于行之有效的制度。审计署和廉政公署就是整个制度的化身和执行机构。

  与香港廉政公署声名远播的威慑力不同,对于大多并非生活在香港的人而言,香港政府审计署以往并未给大众留下深刻印象,直到最近审计报告披露廉政公署公务应酬上的违规行为。

  香港审计署一向强调自身的独立自主和专业精神,跟从国际最高审计机关组织的行为守则和香港会计师工会的审计准则,审核公营部门账目和绩效表现,提升公营部门的服务表现及问责性。

  香港审计署署长每年向立法会主席呈交三份报告,一份是关于整个政府账目是否妥善的报告,另外两份则是考察公营部门节省程度、效率及效益的衡工量值式报告。衡工量值式报告每次包括约8个机构的情况,在每年的三月和十月呈交立法会。针对特殊情况,审计署还会发表特别审查报告书,如媒体报道前特首曾荫权外访公款住宿每晚5万多港元的总统套房后,审计署受邀检视有关机制,撰写了《行政长官离港职务访问的酒店住宿安排》。花费每一笔公帑的理据是否合理,花费的过程是否符合标准,审批程序是否合理等,审计报告不作道德审判,一切以标准和数字说话。

  香港每年的审计报告都揭露公营机构花样繁多的“大花筒”行为:2008年,旅游发展局为行政人员购买巨额医疗保险。2009年,生产力促进局在出现巨额赤字、管理层表现欠佳的情况下,仍向管理层发放巨额花红。此外,前后两任私隐专员,一位曾在外访时入住超规格的大使套房;去英国参加讲座时“顺路”去澳大利亚探访家人。另一位外访时放弃主人家提供的免费住宿,而耗费近万港元公帑租住酒店套房……

  从历年审计报告揭发的违规情况来看,即使有明确的标准,例如外访时的乘机、食宿、迎来送往等,也未必能抑制官僚的自利行为,尤其是无需自掏腰包的时候。因此,保持廉洁高效的政府,必须要令各种违规行为承担行政、政治乃至司法后果。所以,在香港审计署的技术性报告之后,必须有来自行政机关之外的跟进。

  审计报告呈交香港立法会政府账目委员会后,委员会将跟进审议并撰写报告向立法会全体会议交代。对于审计报告中需要进一步澄清的问题,委员会将公开聆讯,邀请相关人士出席提供解释、证据或资料。当年旅发局巨额医疗保险计划,就曾进行公开聆讯。当事人在聆讯后,表明在不承认任何责任的前提下,退回了约14万港元的保费差额。另外,市民也可以根据审计报告的资料,去廉政公署投诉。若廉政公署决定展开调查,甚至认为证据充分向法院提出起诉,则当事人还可能面对司法制裁。

  政府本身并不创造财富,其分毫花费都源自公民的辛勤劳动,理应谨小慎微。香港公共开支更受到基本法规限,通常不能超过当年GDP的20%,更增添一份锱铢必计的压力。“应使则使”财政理念的背面,正是不该花的钱分文不出。每年的审计报告也许会令一些部门和官员感到尴尬难堪,但同时也让市民时刻警惕,政府要延续正面形象,也必须采取补救措施,不能讳疾忌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