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大扫除:中注协升级"例行检查"
精心锁定8家会计师事务所
一系列上市公司造假事件爆发后,在IPO发行中承担“经济警察”角色的会计师事务所,开始经受新一轮监察风暴的冲刷。
“中注协检查组6月18日已经进来了,我们老早就接到了检查通知,所以配合检查组工作还算顺利。”江苏苏亚金诚一位资深会计师对《金证券》记者透露。据悉,从6月18日开始,中注协派出8个现场检查组,约100人,同时对安永华明、上海众华沪银、江苏苏亚金诚等8家具有证券期货资格会计师事务所实施执业质量现场检查。
今年检查更严格人手扩容20%
中注协官方网站显示,此次被检查的会计师事务所包括安永华明、中汇、中兴财光华、中天运、上海众华沪银、江苏苏亚金诚、北京中证天通、广东正中珠江8家。时间安排上,6月18日至7月下旬为现场检查阶段;8月中旬至8月下旬,将对现场检查结果进行论证;11月上旬之前,完成检查结果处理工作。
《金证券》了解到,中注协此次组建了8个现场检查组,每个组负责1家会计师事务所(包括总所和分所)。据悉,每个检查组包括组长1人,副组长2人,检查骨干7至9人。
“这是我们每年例行的检查,以4年为周期,对所有事务所检查一次。”中注协内部人士对《金证券》记者直言,“只是今年比过去几年更加严格些。”据了解,今年中注协派出的检查组均为业内专家或骨干,每组10至13人,约100人。与中注协去年5月份公布的80人编制相比,扩容逾20%。
“中注协这次现场检查,只是正常的例行检查。”上海一位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对《金证券》记者证实,“不过,近期这么多IPO造假、欺诈上市的事情被抖出来后,事务所也受到证监会、财政部和中注协更多的监管压力。”
上述苏亚金诚会计师则告诉《金证券》,“检查组才刚刚进来,但行事低调。他们的食宿花费都由中注协负担,所里不用另外掏钱。”
本月上旬,中注协曾发布《廉政规定》,明确规定了证券所执业质量检查中的廉政“十不准”,例如不准接受被查事务所的宴请、款待和住宿安排;不准使用对方安排的交通工具;不准参加对方安排的旅游和娱乐等活动;不准接受地方协会礼品馈赠等。
被查名单精心确定劣迹难掩
今年以来,13家上市公司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被处以重罚。本轮IPO财务检查中,证监会将核查靶子从上市公司、投行,扩大至会计师事务所,并对其开出一系列罚单。
5月31日,证监会通报了对广东新大地和山西天能科技及相关中介机构,在IPO过程中涉嫌违法违规案件的查处情况。其中,大华、大信两家具有证券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被处以没收非法业务收入、罚款,并责令改正的罚款;对4名签字会计师分别给予警告、罚款,并分别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年初,中注协公开表示,今年将配合证监会工作,并在其2013年工作要点中明确,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行业监管政策制定等方面,加强和证监会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与合作。
中注协为什么挑中这8家事务所?“在综合考虑事务所业务规模、检查周期等因素,并与相关政府监管机构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最终确定的。”中注协的解释耐人寻味。
《金证券》记者注意到,此次被中注协选中的8家证券所中,不乏“劣迹斑斑”者。在证监会2012年的证券所检查中,安永华明被发现存在质量控制制度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上海众华沪银去年参与审计的IPO公司中,过会率仅50%;北京中证天通在4月底被中注协约谈违规低价竞标等问题……
不过,对于执业质量问题与被抽查之间的关系,各会计师事务所纷纷否认。江苏苏亚金诚对《金证券》记者再次强调,“这只是循例检查,没有什么好怀疑的。”其他几家回复类似。
会计师事务所责任轻监管加码
相比保荐人和律师,在IPO链条中担责最轻的会计师事务所如果“失职”,能否问责到底?
《金证券》发现,尽管中注协的检查声势浩大,但对发现问题的会计师事务所,处罚力度有限。2010-2012年的执业质量检查中,中注协共对5家事务所和31名注册会计师实施了惩戒,处罚包括整改、公开谴责、通报批评、训诫等。
今年以来,证监会多次表示,将进一步强化会计师事务所IPO审计责任追究、提高IPO审计执业质量,会计师事务所应充分关注发行人会后业绩变动事项。
《金证券》注意到,监管层已在政策层面有所强化。在6月7日发布的新一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征求意见稿中,加强了对中介机构的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指出:“在发审会前,证监会将对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相关中介机构的工作底稿,及尽职履责情况进行抽查。”
“目前行业正处于动荡时期,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分拆经常发生,有的合并是出于主动想做大做强,有的则是逃避处罚被动合并。”上述中注协内部人士告诉《金证券》,“注会行业本来人员流动就频繁,事务所之间的分分合合更是加剧了这种情况。”该人士认为,低价违规竞标、行业竞争加剧、审计费用下滑等,也是事务所正在面临的问题。